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社區及據點查詢

臺中市外埔區中山社區發展協會
  • 編號
    43805
  • 社團名稱
    臺中市外埔區中山社區發展協會
  • 社區人口數
    1,402 人
  • 成立日期
    085-02-02
  • 社團法人
  • 統一編號
    14705346
  • 區域內有無社區活動中心
  • 會址
    臺中市外埔區中山里3鄰東西巷83號 地圖查詢
  • 聯絡地址
    臺中市外埔區中山里3鄰東西巷83號
  • 聯絡窗口
    巫麗雪
  • 職  稱
    理事長
  • 電  話
    (04)26831143
  • 理事長姓名
    巫麗雪
  • 理事長性別
  • 理事長電話
    (04)26831143
  • 理事長當選屆次
    第 7 屆
  • 理事長任期
    四年 自109-04-26至113-04-25止
  • 前任理事長姓名
    陳崑榮
  • 總幹事姓名
    吳桂年
  • 會務認證通過
  • 會員數
    共41人 男:37人 女:4人
  • 理事數
    共15人 男:13人 女:2人
  • 監事數
    共5人 男:5人 女:0人
  • 工作人員
    會計:1人 出納:0人 社工:0人 其他:1人
  • 是否設置老人據點
  • 是否設置身障據點
  • 長壽俱樂部
    長壽俱樂部,91,137
    男:人  女:人
  • 志工人數
    共0人
    男:0人 女:0人
  • 已領冊志工人數
  • 是否設置社區圖書室
  • 最近一次會員大會
    開會日期:111-03-11
    會議紀錄核備日期:111-10-14
    文號:臺中市政府社會局111年10月14日中市社團字第1110134839號函
  • 理事會及監事會召開情形
    每年應召開理事會2次;監事會2次
    111年   召開理事會1次;監事會1次;理監事聯席會2次
    110年   召開理事會次;監事會次;理監事聯席會2次
    109年   召開理事會1次;監事會1次;理監事聯席會2次
    全部年度 | 民國108年 | 民國107年 | 民國106年
  • 年度 補助機關 計畫名稱 申請計畫名稱 補助金額
  • 民國108年 農業局 108年度農村再生執行計畫 無毒中山稻作文創米食節 200,000元
  • 民國107年 都市發展局(都市設計工程科) 臺中市社區規劃駐地輔導計畫 80,000元
  • 民國107年 建設局(公園景觀管理科) 臺中市政府推動世界花卉博覽會花園城市運動補助計畫 臺中市政府推動世界花卉博覽會花園城市運動補助計畫 200,000元
  • 民國106年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/都市設計工程科 臺中市社區規劃駐地輔導計畫 進階:可食地景『番轉樂活農社』 145,000元
  • 民國106年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/都市設計工程科 臺中市社區規劃駐地輔導計畫 初階:雞啄米在地情『楊梅…吐氣』 32,250元
  • 社區簡介
    中山社區計畫以2018花博為目標創造當地觀光奇蹟,讓周邊景點更多樣化,提升在地觀光素質,培養在地文化活動,並可推動兩天一夜生態之旅。
    未來以有機田、生態湧泉池等場地進行活動體驗,推廣中山社區稻米、蔬果的健全有機耕作,實地認識農民所種植的農特產品,與體驗有機耕作甘苦過程,共同支持農民生產與環境兼顧之永續經營方式。
    利用稻作文化以農遊方式,擴大產業方向、深化人文內涵,讓傳統技藝加入創意概念,逐步形成具本地特色的創新活動,作為中山社區自體發展及與外部連結的互動基礎。
  • 社區採訪
    風吹稻香,生態中山(文/林佳儀社區輔導員、王子芸實習生)

    外埔區位於臺中市西北方,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,中山社區則是位於外埔區的中心位置。外埔地形是屬於「河階地形」,地勢高度由東南向西北遞降。而中山里的位置就在低崁地區,於大安溪底高地河床,故轄內以農業為主,而農作物則以水稻為大宗,土地肥沃,農產豐富。

    社區內目前也有一座生態池,是社區第一座完成的生態池,池中有湧泉,並以外埔中山的特產-稻米,以米粒造型為設計發想。在近年來因社區維護良好,生態池內的生物有多樣性,日趨豐富,不僅能作為生態教育基地,更能夠與社區的馬鳴國小配合,進行生態保育的教育課程,同時也能讓社區推廣生態保育的觀念。

      中山社區以生產稻米為主要產業來源,原先農民為了提升稻米的產量,他們大多會使用農藥,但施灑農藥的後果會使周遭環境受到嚴重汙染,影響範圍包 含:空氣、水源、地下水、土壤、昆蟲、生物……等,由於農藥釋放到環境後不會立即分解成無毒物,長期進食含有殘餘農藥的蔬果可能有損健康,並可能通過二次污染農作物或經食物鏈層層遞進,最終仍會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。因此中山社區發展協會陳崑榮理事長開始自種有機米,雖然一開始的產量不如以往,但透過農會及農改專家的技術支援下,產量年年逐漸增加,如今不只中山社區的居民能吃到無毒的有機米,更推銷到外埔在地的虎腳庄農夫市集販售,使外地遊客也能吃得健康。

    在中山社區陳崑榮理事長的帶領下,居民們利用收割後留下的稻稈製成稻草相關製品,例如:稻草人、草蓆、手提、包、草帽……等。現今社會的環保意識高漲,因此社區居民們也利用這些廢棄物作回收再利用,避免焚燒稻草梗造成空氣汙染,且稻稈本身富含纖維並容易取得,在眾人合力的發想下,想到若能將這些纖維取出製成再生紙或結合無毒米,做成無毒米的外包裝,不僅是社區的一大特色,更能促進社區經濟自主,並兼顧環保效益,達到資源永續再利用。

    除此之外,稻草編織在中山社區也相當盛行,更參加了文化局所舉辦的遵循古稻計畫,藉由社區志工積極在當地發掘具有稻草編織技術的人才,然後結合附近的國中小去舉辦稻草編織夏令營,透過此次的活動,讓長者教導小朋友編織稻草,將稻草編織的歷史與生活在農村的記憶,以這樣的方式讓文化可以保留與傳承,進而達到青銀共融的目的,讓社區的孩子,從小知道在社區活動是很自然的日常生活。中山社區自然資源豐富,綠意盎然,舉目望去皆是青翠草皮及農田,奈何地處偏遠,大眾交通工具不便,導致觀光產業發展不易,因此未來希望能夠針對凹凸不平的路面,商請社區內民眾提供材料及工具,合力將其整建及美化,並經由軟、硬體設備建設,結合現有的傳統稻草編織技藝及稻米之優良產業,創造不同的農村新風貌,讓居民能有更好之生活品質,也讓更多人願意親近農村、返鄉居住或從農,為農村注入人力資源的活水。
最後異動時間:2021-01-13 下午 04:43:06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