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據點FAQ

Q
關懷訪視有哪些細節該注意?

(1)安排訪視進度-分程度(低收、中低收、獨居、65歲以上長者進行)、分區域(鄰、部落),進行社區長者普查(例:每週2~3人,每次3~5人,)
(2)身份識別-一定要穿著志工背心,利於個案辦別來訪者身份,初訪時,可先請村里長、社區理事長陪同,日後,可由固定志工定期訪視。
(3)注意人身安全-行車平安、家訪安全,不因從事志工工作,危害自身安全
(4)關懷方向:住家環境-住家擺設、傢俱、食物…等。身體機能-身體外觀、健康狀況、精神狀況、生活自理能力、血壓、疾病狀況、就醫及用藥情形……等。支持系統-社區支持網絡、生活照顧資源運用狀況(親友、鄰居、社區資源)
社區文史-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,長者技藝、個人故事、工作經歷、地方歷史資產、信仰節俗、鄉土雜技、表演視覺藝術、特色餐飲…等。
資源轉介-衛教諮詢、居家服務、輔具服務、復康巴士服務、福利津貼等,協助資源補充、福利服務知識、資訊傳達。
個案記錄-建立個案的基礎資料,紀錄姓名、聯絡電話、住址、語言、重要關係人電話、身份別、經濟狀況、疾病史、服藥情形、居家位置圖及提供服務項目。
(5)注意事項:充份尊重受訪對象的意見,並視情形主動邀請參加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活動
(6)個案資料需保密,以保護案主隱私。
(7)勿急於收集資料,先建立關係,未建立好關係前,盡量不涉及個人隱密性問題,如存款、身份證字號…等話題。

最後異動時間:2018-04-17 下午 06:24:29
TOP